> 毕设源码 > “未离声病即为韵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未离声病即为韵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未离声病即为韵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未离声病即为韵”出自宋代曾丰的《吾宗翔叔学诗知方矣与之商榷次勉之蹈大方焉》。

“未离声病即为韵”全诗

《吾宗翔叔学诗知方矣与之商榷次勉之蹈大方焉》

宋代 曾丰

浩劫以来无限诗,牢笼收拾若为齐。

未离声病即为韵,犹涉色尘皆是题。

三代后无濮上,百年前岂有江西。

子其高出诸公右,恐大高时少放低。

《吾宗翔叔学诗知方矣与之商榷次勉之蹈大方焉》曾丰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吾宗翔叔学诗知方矣与之商榷次勉之蹈大方焉》是宋代诗人曾丰的作品。这首诗描绘了诗歌创作的境遇和诗人的追求。

诗中没有明确的主题,而是通过一系列隐喻和比喻来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感悟。诗人以\"浩劫\"和\"牢笼\"来形容创作环境的艰难和束缚。\"浩劫\"意味着动荡和灾难,暗示了诗歌创作面临的困境和挑战。\"牢笼\"象征着限制和束缚,揭示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困顿感。

诗人提到\"声病\"和\"韵\",将音韵和诗歌的形式结合在一起。这表明诗人认为诗歌不能仅仅依赖于声音和韵律,而应该追求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。他进一步指出,即使是简单的色彩和尘埃,在他的诗中都有意义,暗示了诗人对一切事物的关注和思考。

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\"濮上\"和\"江西\",这两个地名代表了历史上的文化和诗歌繁荣时期。通过提及这些地方,诗人表达了对过去文化辉煌的怀念和对当下时代的失落感。

最后两句\"子其高出诸公右,恐大高时少放低\"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华和追求的自信和坚持。他呼吁自己要保持高远的目标和对诗歌的热情,不被时代的浮躁和平庸所动摇。

总体而言,这首诗词通过对创作环境的描绘和对诗人内心追求的表达,展现了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。它呼唤着诗人要坚守自己的信念,追求高尚的艺术境界,不为时代的浮华所动摇。